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 | 我校微电影《知返》荣获教育部二等奖

朝气蓬勃的 四川文理学院 2020-08-22



11月23日,第三屇“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颁奖典礼在武汉大学举行。

我校报送的微电影作品《知返》在全国高校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喜获教育部二等奖。





《知返》由党委宣传部、文学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师生共同创作和拍摄完成。该作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为蓝本,以第一视角,采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大学生“夏薇”因爱慕虚荣而深陷校园网贷,经常遭受网贷电话的骚扰与困扰,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常情绪低迷,消沉沮丧。后来在思政课的浸润和思政课教师耐心细致的鼓励与帮助下,“夏薇”逐渐走出生活困扰,转变成积极面对生活,充满阳光和自信的故事。作品在最后结尾部分,以故事分享会的形式,“夏薇”通过自身经历讲述思想课对自己的影响和改变,使作品主题得以升华和彰显。



猛戳这部微电影!带给你更多感受!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v3034ut9h78  


点击观看微电影《知返》



影片在设定故事情节时,重点细致地刻画了思政课老师对于主人公的帮助和影响,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生动地展现了思政课对学生思想引领、价值塑造、行为养成等方面的积极意义,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大意义。该作品在主题表现、情节设置、画面拍摄等方面都得到评委的广泛认可与好评,省教育厅推荐到教育部代表四川高校参赛的10部优秀作品之一。

据悉,“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是教育部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之一,旨在运用微电影这一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载体,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届微电影展示活动共收到全国294所高校报送的325部微电影作品,经过严格的评审,共有65件作品获得教育部表彰。



看完电影以后是不是感觉心潮澎湃呢?想要深入了解这部微电影吗?

别着急,幕后采访安排上了!

和小妮一起,跟随文学与传播学院何斌老师一起去看看叭~

1

请问您是怎么想到拍摄这样一部以校园贷为题材的微电影?

何斌老师:

去年夏天的时候我们开了一个研讨会,有宣传部、思政部、还有马克思学院的刘院长,一起商量我们应以什么样适当的形式来表现思政课。因为一般来说,思政课是一个很高的位置,它离我们很远。我们需要一个形式,是同学们真得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能够使我们身临其境的。思政课的内容非常的丰富,例如中国近代史、思想政治、现代历史......

我们需要筛选出一种与同学们联系非常紧密的,供选择的是价值观、消费观和“三下乡”活动。并且要考虑到有没有在学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来做到两者结合。作为新闻传播学的老师,我想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同学们的实际结合起来。因为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在思政教材里面,而新闻是需要三贴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在我们高校内部来说就是贴近学生,所以我们需要真实的案例。

恰好当时在老政法学院发生了比较典型的校园贷案例,我们就去调研。发现当时学校处理的非常好,该学生的生活也回到了正轨上来。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合例子。在影片里,办公室谈话、宿舍谈心都是一些情景再现。

我们就想利用这个典型事件,通过思政课老师的教育来改进大家的消费观、人生观,让大家意识到人生的追求不在于物质的享受,而在于精神层面的满足。

2

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是什么?《知返》想要传达给观众什么样的主题呢?

何斌老师:

我认为这个短片更多的是体现我们对于价值观的一种传达。我经常在想大学生在大学里面需要学一些什么?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到学校里面就是来学习的。但我认为大学有两个方面,正如我们平时一直说的教书育人。教书只是一个方面,我们把知识教授给学生,但育人也是一个方面。我常常自我批评,因为我认为在“讲”和“授”,这两个方面我只有“讲”做的比较好。

我认为大学生不仅仅是来接受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到国家层面,小到学校、家庭、个人层面。有句话说的是:“信仰解决人们为了什么活着,科技解决人们怎么活的更好。”《知返》传递了一个理念:人是为了什么活着?你可能为了外表的那种浮华,穿的比别人好、喝的比别人好而活着,但这是不是长久之计?在社会上被别人认可,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表现。如同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当中,不仅是教授专业素养,还要教授正确的人生观。虽然一部影片它不能立即改变我们什么东西,但是这个小影片可以给人一点微弱的希望,不管这一点小的希望是否会在未来促使你改变,它也永远会是你人生路中的一个印记。

我们希望观看了这部影片的同学了解到:我们遇到过挫折,也有过失败,但我们可以去克服它、去战胜它。思政内容不仅仅在思政课上,还有我们的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所以在你的生活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思政引领,给你指出一条明路。 

因为每个人的大学都是有迷茫的,可能在学业中迷茫,在恋爱中迷茫,在消费中迷茫,甚至在学习和游戏之间迷茫,但在迷茫之中我们要怎么选择?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道路?现在的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例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等。我们必须树立好我们的旗帜,用主流的声音来占领发言权。我们希望这部小小的影片能成为同学迷惑时候的小灯塔,当你迷惑时、失败时会有一个方向值得你去寻找。

3

在拍摄影片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令您特别难忘的事情呢?

何斌老师:

有一个镜头拍的是老师的家里,这是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一个场景。主演曹红梅老师是一个艰苦朴素的老师,她不仅讲课好,上镜气质佳,而且很关心学生,会带学生回家吃饭。平时曹老师很忙,常常早起准备早饭,中午热一热就应付过去了。当天拍摄时也是这样,里面的饭菜都是曹老师早上做好,中午回去热一热,只有一叠花生米、一盘腊肠和两碗粥。

影片里吃饭的情节我们当时排练了三、四遍。因为那些生活细节和语言,我们都需要做到力尽真实。

宿舍的场景之前联系四舍,但我们去了之后由于采光的原因没有采用。后来就通过宿管处去了12舍。当时女演员和女编导和宿管阿姨一间一间的去看看哪个基础设施比较好,来挑选拍摄场地。大家都是利用休息时间来进行拍摄。常常拍摄都是中午两点多,天气非常炎热,同学们非常辛苦。

4

我们欣赏完影片之后,发现里面的场景是非常贴近我们的大学生活的。请问在拍摄时是如何还原现实场景,做到这么真实的呢?

何斌老师:

在选题和主题确定之后,我们就开始着手拍摄。我们设想的是放在校园里面拍。

一是整个故事发生在我们学校。

二是对一个人的认识不仅仅是他的外在形象,还有他的身份信息,所处环境来共同展示。

三是节约成本的考虑。

四是得益于我们学校的整体环境较好。当时我们选择的是传媒楼的教室和新宿舍,非常干净整洁。因为这个视频不仅表现是的是精神文化,也是展示学校的成果。这个成果包括学生,就像夏薇的这个事件,树立了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是宣传了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

所有宏观的东西都需要微观的东西来支撑,大东西是需要落脚点的。在新闻传播,我们要做到三点一线:上面是国家的方针政策,下面是基层百姓,中间是记者,是传媒人。传媒人就要把国家的方针和老百姓的生活联系起来。

做思政类影片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把它做得很高大上。比如宣传片,宣传片具有一种很强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它比较抽象人们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比如说“形而上”和“形而下”,我们理解起来可能没有问题,但我们的父母理解起来就很难了,其实这种东西是可以通过很具体的东西来表现出来的。使用微电影的方法就可以尽可能采用故事化的手段、接地气的切入点来表现一个比较宏大的主题。

5

这部微电影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自发性,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何斌老师:

这个影片做得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小细节体现了国家的政,影片最后夏薇去打工,她的行为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另一方面是从学生的角度来体现,夏薇是属于一个小人物,这种小人物也恰恰是我们能够去学到的。夏薇经历的事情也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影片刚开始的场景里,舍友在宿舍里面分享自己新买的衣服,她觉得自己和那个女孩是一个宿舍,但是她穿的很好看,自己穿的却不好看,所以她特别想融入这个圈子,可是却慢慢地走向了一个极端。

看完影片,你可以发现夏薇其实是在改变的。她从刚开始认为的圈子是一种外在虚荣的东西,到后来她发现通过劳动所得才是很光荣的。她把外在的认同转化成了一种价值的认同。就像班级中的一些学生一样,他可能看起来很朴素,但是他的能力非常得强,同时同学们也很尊重他,这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案例。并不是一个人穿的很好,同学们就会爱戴她。最后夏薇也开了一个关于自己的分享会。她那时是真的从爱慕虚荣的女孩变成了一个非常自信、勇敢、自立、阳光的女孩。这才是一个当代大学生应当有的形象。


▶编辑:王芙蓉  蒋奇玲▶责编:陈嘉琪▶采访:毛靓▶审核:甘玉锋  曾怡  余卓亚▶终审:于贵  
▶投稿邮箱:hlwszb@163.com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

秦巴讲坛第十九讲来啦!

校地合作谋发展,文理朋友圈再扩容!

你花了   ·   秒来阅读

点一下,让小妮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